【散文】古贤长歌:黄河血脉里的红色丰碑 | ||||
| ||||
七月的晋陕峡谷,阳光泼洒在嶙峋峭壁,流淌成金色的诗行。当古贤水利枢纽的第一锹黄土破土而出,黄河在峡谷深处发出深沉的轰鸣——这是母亲河对千年安澜梦想的回应,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续写治水史诗的壮丽开篇。 红船星火映照治水初心。百年前南湖红船的星火,此刻化作古贤工地上灼灼的骄阳。在党的旗帜下,黄河治理从“三年两决口”的悲怆记忆,迈向“人水和谐”的壮美新篇。作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“龙头”,古贤工程选址历经七十载科学论证,恰如党带领人民探索治水之路的缩影。从1954年蓝图初绘,到2024年夯基筑梦,每一步都镌刻着共产党人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胸襟与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。 当导流洞钻机穿透坚硬岩层,历史烟尘中浮现无数先驱身影:王化云壶口畔踏勘的足迹,钱正英三门峡工地的彻夜长谈,新时代水利人实验室里堆积如山的图纸。他们的精神汇聚于古贤坝址猎猎飘扬的党旗,将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”的初心,浇筑进每一方钢筋混凝土。 大国重器挺起时代脊梁。伫立古贤坝址极目,黄河如金色巨龙在深峡奔涌。这座总库容153亿立方米的超级工程,是缚住下游泥沙淤积“蛟龙”的定海神针,更是践行“黄河流域生态?;ず透咧柿糠⒄埂惫艺铰缘募崾底⒔?。巍峨大坝崛起之时,年均71.73亿千瓦时的清洁电流将点亮晋陕万家灯火,35.28亿立方米的清流将润泽700万亩沃野良田。 建设者在“地质博物馆”般的复杂岩层中攻坚:红砂岩与粘土岩的交替层理,顺层剪切带的潜在风险,皆在智慧与汗水的熔铸下化为通途。恰似党的百年征程,从雪山草地的艰险到改革大潮的澎湃,每一次挑战都淬炼新的辉煌。古贤建设者正以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豪情,在晋陕峡谷镌刻新时代的治水丰碑。 碧波安澜赓续红色血脉。当古贤水库的万顷碧波漫润峡谷,230平方公里的高原平湖将成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明珠。梯田与果园倒映澄澈湖面,候鸟清鸣取代往昔风沙呼号。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,更是党领导下生态治理的卓越成就。工程落成,潼关高程最大可降2.3米,渭河下游千年水患终成历史,关中平原防洪屏障从此筑牢。 民族复兴奏响黄河强音。七月的黄河,奔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。当古贤电站的机组开始轰鸣,它不仅输送着绿色动能,更传递着民族永续发展的坚定信念。在党的领航下,从三峡巍峨到南水北调,从长虹跨海(港珠澳大桥)到古贤锁钥,一项项超级工程铸就“中国之治”的闪亮勋章。古贤枢纽的崛起,正是实现“黄河宁,天下平”千年夙愿的关键落子。 古贤工程恰似一座流动的丰碑,铭刻着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治水深情。当灯火在峡谷两岸温暖闪烁,当麦浪于灌区沃野翻涌鎏金,我们深知:这不仅是水利的胜利,更是中国共产党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发展思想的磅礴实践。在新时代的壮阔航程上,古贤工程将继续见证党带领人民绘就幸?;?,在黄河的血脉里谱写永不褪色的红色传奇。 | 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